亚洲另类无码一区_91麻豆国产永久免费观看_久久的精品99精品66_深夜福利欧美在线观看

阜陽安然心理咨詢中心

Fuyang Enr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enter

預約電話

18900582028

當前位置: 主頁 > 婚姻與家庭 > 綜合研究 >

【阜陽心理咨詢中心】為什么人上了年紀,對傳銷容易深信不疑?

編輯: 時間:2025-01-07

【阜陽心理咨詢中心】


    我的一位心理學老師說過一句話:騙子,是最懂心理學的人群之一。

  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的騙局中,騙子對心理可謂拿捏得死死的。從早些年的“保健品”到現(xiàn)在的花樣層出,每一個騙局背后,都藏著無法忽視的中老年群體的心理需求。

  就拿之前很火的“二五財團”來說,他們打著“人民公仆”、數(shù)字貨幣、國家扶貧、“一帶一路”等國家政策的名義,謊稱國家會給他們發(fā)錢,甚至不需要賣任何產品,純靠賣情懷他們就能讓中老年群體熱情澎湃地送錢。

  而且這些傳銷組織還會制定一系列管理考核機制,讓人有很強烈的參與感,再加上愛國主義情懷的販賣,嚴格的軍事化管理,讓中老年人自以為在“搞事業(yè)”。

  這只是其中一個,像這樣專門坑騙上了年紀的人的騙局,數(shù)不勝數(shù)。

  有的打健康牌,有的打感情牌,有的打情懷牌,有的打投資牌,但是最終的目的都一樣,就是以“黃金機會”的名義,騙你口袋里的黃金。

  中老年群體被騙的背后,其實都是他們自己在騙自己。

  “干大事”的背后,是價值感在躁動

  就像其他年齡段的人一樣,中老年人也渴望被關注和認可,但在面對年齡和健康問題時,他們會產生一種不安全感和焦慮感。

  而騙子很善于利用這種心理,通過營銷手段來刻意制造出一種“為國家、為民族”的情感聯(lián)系,讓這些中老年人相信自己是在為國家、為自己的健康做貢獻。

  我身邊有一位叔叔,他總是號稱“一般人我不告訴他”。說某位重要領導人,在某個地方“畫了一個圈”,只要交幾萬塊的入會費,就能每個月發(fā)錢,而且發(fā)展的下線越多,為國家做的貢獻越大,國家就會獎勵越多的錢。

  在這種情況下,中老年人會得到自我認同和自我肯定的滿足感,這會讓他們誤以為是自己在做正確的事情,對于擁有強大自我認同需要的老年人來說,這種錯覺能夠讓他們達到一定程度的安慰和滿足。

  明眼人都能看出來,這就是典型的傳銷騙局,可一旦加上了一些家國大事,就令他們熱血澎湃。

  在死亡焦慮的影響下,這種自我肯定感可以帶來一種滿足感,讓他們認為自己是有權威、知識和眼光的人。

  與家國大事聯(lián)系起來的騙局,就是在滿足中老年群體的全能自戀,就是一種“我無所不能”“我很偉大”“我站在金字塔尖”的虛假感覺。

  畢竟他們一生都在為生計奔波,現(xiàn)在來到了死亡的門口,難免開始思考自己的價值感。

  “我這一輩子為了什么,我做了什么?”

  所以騙子把騙局做得很高大上,把情懷和價值感全都販賣給他們。

  他們購買的不是智商稅,而是自己逝去的青春,是自己迷失的價值感,是自己不值一提的存在感。

  罔顧事實,是避免面對真實

  這些中老年人如果在年輕時遇到這些產品,可能也會像我們一樣嗤之以鼻,但是當他們老了之后再面對這些誘惑,就不愿意再去分辨真假。

  有些被騙的中老年人,他們文化知識水平很高,甚至都能揭穿騙子那套術語的邏輯漏洞,可是他們卻依然堅信不疑。

  曾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吐槽,自己的母親是生物老師,母親在給學生們講課的時候,講過無數(shù)次“膠原蛋白是大分子,不會直接通過皮膚表皮被吸收”,但是騙子只要在膠原蛋白產品前面加上“太空”“納米級”,母親就會深信不疑。

  他們不去面對真相,未必是不了解真相,還可能是他們不愿意面對真實。

  否認,是一種很重要的防御機制。

  當我們用掩耳盜鈴的方式否認一件事時,就可以不對現(xiàn)實情況進行注視。

  現(xiàn)實情況是什么?是他們老了,丑了,力量弱了,判斷能力差了,價值感喪失了。

  相信保健品能夠起死回生,能夠青春煥發(fā),就可以假想自己重回年輕,就不用面對真實的自己。這種行為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安慰自己,還能在防止不必要的焦慮上起到一定的作用。

  我們還經常在新聞上或生活中,聽到這樣的事情:

  騙子公司已經被查封,或者警方提示,亦或是子女拿來他們被騙的證據(jù),但這些大爺大娘依然深信不疑,甚至還替騙子叫冤。

  其實他們只是不敢承認,不敢承認自己的糊涂,不敢承認自己的弱。

  一旦承認,他們就要面對更大的痛苦。堅持否認,還能在虛假中享受滿足。

  總是被騙,可能是一種“老年叛逆”

  精神分析家克萊因就指出,上了年紀的人心理學上存在著一種缺失,即他們在社會交往中,會經常感到被孤立、無助與無聊,這種負面情感會使他們持續(xù)性地尋求自我驗證與支持。

  一個青春期的孩子,尋求父母認可和關注的方式,就是通過制造麻煩,讓父母看見他們,他們不敢直接說出自己的需求,怕父母覺得他們不夠懂事不夠好,就只能通過叛逆作妖的方式,讓父母主動去了解他們,去理解他們。

  中老年人的叛逆,和青春期的孩子很像,他們渴望得到子女的關注,哪怕是以這種“故意做錯事的方式”。

  購買保健品,也是一種向子女表達自己存在的方式。被否定也是一種被關注,就像孩子故意惹禍,激起父母情緒一樣,中老年人買保健品也是一樣的心理機制。

  在這種情況下,質疑和反駁的眼神甚至也會比完全忽視更好,因為這些行為至少能讓他們知道有人注意到了他們的行為。

  同時,這背后也隱藏著一種“指鹿為馬式”的權力斗爭。

  我的媽媽就買過一個能治百病的“玉石床”,即使后來新聞上曝光過類似的騙局,她依然堅持說“就是有療效”,她還會列舉出一系列的證據(jù),證明她身體狀況的好轉,證明這個玉石床有多么神奇。

  一開始我還會跟她理論,給她講這些東西不過就是安慰劑的效果而已,她就會生氣地說自己聽不懂,只看療效,最后的結果,就是她生氣,我也生氣。

  其實這背后,就是一種權力斗爭,是“到底誰說得對”的角逐。

  孩子小的時候,父母站在權力高位,孩子要聽他們的話,要承認他們是對的;但是到了老年之后,權力關系顛倒,他們成了被世界拋棄的群體,子女反而成了權力高位的人。

  這個時候,他們需要一個物品來證明自己,證明不管自己對錯,都能夠被子女認可。

  “即使我錯了,你依然覺得我是對的”,這是一種寵溺,也是一種權力的證明。

  騙子,騙的都是心理漏洞

  其實不光是針對中老年人的騙局,天底下所有的騙局幾乎都是在利用人的心理漏洞,或是渴望被認可,或是渴望被呵護,或是渴望被關愛……

  針對中老年人的騙局,的確是白花花銀子花了出去,但我一直認為,如果這些錢能夠買回來一些情緒價值,也不必總是過分苛責,畢竟他們就是需要被認可,就是害怕被質疑,所以才會跳入局中。

  我們多給他們一些認可,他們可能就沒有那么執(zhí)著。

  馬東在節(jié)目中說過一個故事,他說自己的母親喜歡看電視購物。

  有一次他回到家母親拿著一個包包給他看,說這個原價九千多,是什么皇室專供的包,現(xiàn)在只要998。馬東聽了之后沒有指責母親,而是說“真厲害,我媽真會買”,聽到他的夸獎,母親開心得像個孩子。

  998塊錢買個包的確不值,但是能買到母親的一份開心,這份價值也不能被忽視。

  當然,我們并不是說要提倡支持老年人騙局,而是說,如果經濟損失已經無法挽回,就多多看到其中的情緒價值,不要因為這些事再去指責,給他們帶來二次傷害。

  更重要的是,要看到中老年人行為的背后,內心缺失的部分。

  緩解死亡焦慮最好的方式,就是充分地活著。

  所以試著幫他們找到一些滿足的、自洽的事情,用價值感把他們的內心填滿,這樣騙子就沒有趁虛而入的空間了。

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